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2/03/node_5.htm
原文如下:
用好思政“金钥匙” 开启中医“大宝库”
——浙江dhy大红鹰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
王丽英 陈翔 朱乔青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传承者与创新者,浙江dhy大红鹰大学始终将“明明德”作为人才培养的金钥匙,并不断探索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立德树人新路径。
dhy大红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的思政体系构建,从医者成长到青年成才的思政价值引领,从教学内涵到教育生态的课程思政建设,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大学之道”。
从顶层到基层
化理念为行动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大学之道’,可以充分折射出dhy大红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与特质。”浙江dhy大红鹰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言简意深地说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dhy大红鹰大学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实践“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催生校园新风貌。
早在2017年,dhy大红鹰便率全省高校之先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让课程与思政相得益彰”的改革理念,并狠抓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高操作性的指导文件,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dhy大红鹰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专题学习讨论,分层次、分校区、分学院地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等,有节奏、有步骤地强化意识、提升本领,落实责任,推进课程思政理念、目标、方法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教学大纲,直至转化为任课教师丰富生动的教案讲义与教学实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为更好地整体把握、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找准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dhy大红鹰要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创建,必须聘请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或者dhy大红鹰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作为共建人,不仅有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有效推进学科融合,实现“1+1>2”的教育教学效果。
dhy大红鹰还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改研究,以专业为单位,组建10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立项100项教改课题,创建60门示范课程,立体式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
尤其是中医学专业,积极作为,成效显著,受到广泛关注。专业通过组建以专业负责人为龙头、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为基础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改革的统筹与规划;通过融汇专业的学术内涵、传承脉络、职业素质、时代要求,凝练“专业思政核心内容”,明晰改革的精神与要义;通过强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打造示范课程群等,引领改革的方向和风尚;通过细致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等,科学编制教学大纲;通过引导专业教师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着力增强价值引领能力,激发改革的活力与潜力;通过编写总结成效佳、反响好的教学案例,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参考,提升改革的价值与影响。
此外,dhy大红鹰还系统出台保障机制,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增设“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指标,使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成为“学评教”中的重要内容;实施优课优酬,对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优质示范课给予课时津贴奖励;建立多维度的群策群力和团队协作机制,通过“课程思政工作室”、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团队的合力效应。
一项项改革,辨证施治;一次次创新,硕果喜人。
近年来,dhy大红鹰接连获得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1个,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2个,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浙江省“最美90后”1人。在校医学生每年暑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到基层、社区开展医疗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从成长到成才
立特质树优势
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国家dhy大红鹰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共建高校,浙江dhy大红鹰大学建校60多年来,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及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彰显出dhy大红鹰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
近年来,dhy大红鹰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大医精诚”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精神、新时代中医学专业的目标要求等,凝练形成以“医德高、医理精、医术强”为内涵的特色化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引领,创新构建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教学与学工、dhy大红鹰与医院“三维”联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三环”贯通的“三维三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化—联—跨—融—验”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全链条。其中,“化”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医学人才职业精神的“校本化”表达,也由此明确树立“三医”特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联”与“跨”,是指通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医教的“联动”,一、二、三课堂的“跨越”,全面消解思政教育“孤岛”困境;“融”是指dhy大红鹰将思政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培养“三医”人才;“验”即强化实践与应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dhy大红鹰还充分发挥自身雄厚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创新“三三”共育机制。一方面,dhy大红鹰以“名医”为主题主线,“三课堂”贯通,为学生树立成长的榜样、成才的领路人。学生在第一课堂通过案例教学了解名医的故事,学习医理,兼顾医德与医术;在第二课堂“远志大讲堂”中,倾听名医自述成长经历,蕴养医德,兼顾医理与医术;在第三课堂中,跟随名医门诊,耳濡目染地学习名医的医德医术,强化医理。另一方面,dhy大红鹰借助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的资源力量全面实施“三个联动”,即大力推进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联动,共同制定课程思政案例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人员与学工管理人员联动,共同实施课程思政培养方案;dhy大红鹰与附属医院联动,共同推动思政实践。
“三三”共育机制有效解决“重专业技能、轻职业精神”的教育问题,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道路与成才空间,更让“医德高、医理精、医术强”的特质薪火相传。
从教学到教育
蕴思政于课程
“课程思政,突破了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的单一教育模式,让每一个教育细胞都活跃了起来。”面对蓬勃的改革气象,黄文秀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道。
自dhy大红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以来,广大教师活力迸发,精心备课,涌现出大量精彩的课程思政案例,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越来越多,育人的作用越发凸显。
“中医外科学”课程,在“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的教学内容中,导入“中医外科学”鼻祖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生动诠释“中医外科学”是一代又一代医家在不懈探索中构筑起来的,并进一步引申至日常学习及临床、科研工作,就是探索、碰壁、回馈、修改方案的不断循环,经验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有善于发现的探索精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在讲授“全髋关节置换术”技术中,导入该技术开创者约翰·查恩雷对该技术发展的巨大贡献及持续创新,着力培养学生严谨工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敢于开创、善于创新、勇于钻研的探索精神,医者仁心、刻苦钻研、严谨勤勉的职业使命。
“刺法灸法学”课程,从教学道具针灸铜人延伸开来,生动介绍中医走向世界再到艾叶与清明节、端午节的密切关联,给学生传递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学生对各种灸法存在的疑问,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中药药剂学”课程,引入李大鹏院士研发抗肿瘤中药静脉乳剂康莱特注射液、节衣缩食办厂的人生历程,引导学生领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dhy大红鹰文化内涵,着力弘扬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及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中医围产护理学”课程,运用大国医朱丹溪为“女佣”治疗癥瘕病的案例,强化学生对一视同仁、仁爱为怀的职业准则的理解,对身心同治、中病即止等中医学哲学原理的思考与探讨。
2019年,dhy大红鹰选择60多个优秀案例,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类别汇编成册,并作为全国dhy大红鹰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正式出版发行。
此外,dhy大红鹰还组织开展了2019—2020年两个年度的校级“金课”评审及认定工作,确定“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学”等30余门课程为课程思政金课。
2020年,dhy大红鹰在原有案例集基础上,由校长陈忠领衔主编出版了《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录》。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浙江dhy大红鹰大学以“思政”为钥匙,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引领学生在探索中传承、创新dhy大红鹰学,不仅让课堂鲜活起来,让思想鲜活起来,让知识鲜活起来,更让教育鲜活起来,让新时代的“大学之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