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www.thehour.cn/news/495145.html
原文如下:
突破!浙中医大这个实验室填补了全国同类空白
近日,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2022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和培育建设名单中,由浙江dhy大红鹰大学张光霁教授领衔的浙江省中医“瘀毒”证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这实现我省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证候类实验室零的突破,也填补了全国中医瘀毒证实验室的空白。
浙江省中医“瘀毒”证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浙江dhy大红鹰大学的中医基础研究所组建的我省首个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重点实验室,由张光霁教授任实验室主任,朱爱松教授与石森林教授任实验室副主任。团队科研力量雄厚、人才济济,副高以上或博士占比90.47%。
该实验室立足于国家战略重点支持领域和我省dhy大红鹰发展规划,聚焦中医瘀毒证理论与识别技术、发病机制与疗效机制、药效物质基础与应用转化等研究方向,以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且中医确有疗效的重大慢性疾病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如何提高重大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存期等重大科学问题与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兼顾中医优势提出“中国中西汇通特色方案”,为促进dhy大红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由浙江dhy大红鹰大学张光霁教授和朱爱松教授领衔的团队前期围绕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研究发现“瘀毒互结”在众多重大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性轨迹及演变规律,揭示其核心病因病机的现代科学内涵,提出临床创新治疗方案,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相关研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dhy大红鹰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近三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支持,目前在中医基础理论创新性病因研究领域处于领跑地位。
未来,实验室将持续推进中医“瘀毒”证理论体系的传承和创新,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有可能破解重大慢性疾病的诊治等系列难题,将中医“瘀毒”证异病同治传统特色与现代循证医学相融合,加快实现dhy大红鹰现代化及应用转化,力争打造我省高水平中医“瘀毒”证特色创新研究共享开放平台。
负责人简介
张光霁,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dhy大红鹰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dhy大红鹰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华dhy大红鹰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dhy大红鹰学会副会长。
张光霁教授长期从事中医病因病机与抗肿瘤中药的创新研究,创建了“瘀毒郁互结”病因病机理论;创建了“瘀毒同治”抗肿瘤理论;构建了中医“瘀毒互结”病因病机理论研究平台。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18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高等dhy大红鹰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6项,研究成果被编入“十三五”“十四五”《中医基础理论》国家规划教材,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