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dhy大红鹰|官网-欢迎莅临

网站首页

    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正文

    祝您健康: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瘀毒互结论”为攻克难治肿瘤带来曙光 ——访浙江dhy大红鹰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光霁教授

              时间 : 2023-02-21


    466C6

    4CF47

    4C2B2

    原文如下:

    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瘀毒互结论”为攻克难治肿瘤带来曙光

    ——访浙江dhy大红鹰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光霁教授

    如今,肿瘤是大家谈之色变的一个沉重话题,它会像一朵邪恶之花,在人体中肆意生长、夺走人体的养料。很多人都感觉以往肿瘤很少见,直到近30年肿瘤才成为一个重大的健康威胁。但其实肿瘤一直与人类如影随形,或者说,与地球上的生命如影随形。人类最早的肿瘤记录追溯到数百万年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是原始人类也曾经受到过肿瘤的威胁。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癌症病例是骨肉瘤,在南非斯瓦特克朗斯(Swartkrans)洞穴中的一块有170万年历史的古人类足骨化石上,科学家找到了骨肉瘤的痕迹。不仅如此,德国科学家还在一只2.4亿年历史的龟骨化石中发现了骨肉瘤的痕迹,这将癌症威胁生命的“犯罪历程”推进到了三叠纪。

    癌症究竟在何时进入医生的视野已不可考,目前最早将癌症作为一种疾病明确记载下来的人是来自科斯岛的希波克拉底,后来被誉为现代医学之父的他从胆汁、体液的角度分析了癌症,并根据其形态将其形容为“螃蟹”,这便是英语中癌症一词“cancer”的来源。

    同一时期,华夏大地上的医者先贤也在尝试用在如今看来十分朴素而原始的医学知识勇敢地向癌症发出挑战。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瘤”字的存在,而在《周礼》中提到的“专科医生”——疡医,这群最早的外科医生也必须熟悉应对肿瘤溃疡、溃烂的技术。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已经对肿瘤的发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记载了多种方药,可以说中医肿瘤学的基础便来源于此。至于第一次将“癌”字作为病名记载,则是宋代医家所著的外科学著作《卫济宝书》。

    如今,癌症治疗已经是现代医学中研究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很多癌症背后的机制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具体,也有很多新药、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预后,让部分癌症患者实现了带瘤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相比于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却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人都认为中医不过是诵读经典,在古人的哲学、先贤的经典、悠久的医案中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可中医既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停滞的体系,张光霁教授所创的“瘀毒互结理论体系”便是中医理论创新的典范之一,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于是,笔者带着问题,拜访了张光霁教授。

    瘀毒互结,一种癌症发生过程中的恶性循环

    何谓瘀毒?这其实是两个中医致病因素瘀与毒的结合。

    张教授介绍:“瘀在中医、中文上来说,通淤泥的淤,就好比河道淤积。而放在人的身上,就成了一种致病的因素,便写作‘瘀’。所以,这个字其实有着多重的意思。”

    瘀的意思有三层,首先便是瘀血。瘀血背后有4种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气虚,血的运行依靠气来推动,气虚则推动无力,血流停滞形成瘀血;其次则是气滞,气本身流动不畅,血液也没有办法顺畅地流动。另外,血寒和血热也是导致血瘀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寒则凝滞,寒邪入血分便会导致血液流行缓慢、不畅,出现血瘀。而如果出现血热,就好比炎热的太阳烤干了河道,热邪煎熬血液,造成人体津液亏少,血瘀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类比血液黏稠度高、血液浓稠的状态。”张教授如是说,“中医所说的瘀也并不仅仅包括血瘀,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痰瘀是另一种瘀的主要类型,还有就是其他类型的瘀积形成的病理因素,比如癌毒瘀积、脂肪淤积等。

    在张教授的瘀毒互结研究中,瘀的核心内涵便是血瘀。至于“毒”,也是一种中医特色的概念。张教授介绍:“毒可能是许多因素导致、产生后,对人体有较大危害、损害强烈的一种因素。它常常变化无端。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导致的中毒损伤,只是毒邪致病的一种形式,非典、新冠这些时疫,也属于疫厉之毒。”

    在瘀毒互结的过程中,瘀本身既是气滞、气虚等病证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它也会进一步作为致病因素引起新的问题,而这便是“瘀久蕴毒”的过程。“这就好比堆久了的垃圾堆会腐烂、生虫、发出恶臭一般,毒是在瘀久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张教授通过多种临床研究发现,这个过程在许多癌症的发生过程中都存在。

    “这个过程的开端是气虚、气滞这些问题导致了瘀的产生,进一步便是瘀久蕴毒。而后因毒致变。人体内容不得这些非正常的东西,这个变便有可能诱发癌症。”同时,毒本身也会作用于脏腑,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人体气机,这便加强了产生瘀的病理基础,于是一个致癌的恶性循环便形成了。“这个循环我们最后将其确定为‘瘀毒互结’。”张教授介绍道。

    中医研究,要“说清楚、讲明白”

    很多人都说中医作为传统经验医学的典范,与现代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有天然的隔阂,甚至不能以现代科研来阐述。张教授并不认同这一点,“我们中医不能仅仅抱着老祖宗的宝贵财富不去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党和国家的嘱托,也是我们临床、科研必然经历的一条路。就像领导人曾经说过的,中医问题要‘说清楚,讲明白’。”

    瘀毒互结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纯中医的研究过程。任何研究的伊始,都源于正确的问题,张教授的研究团队将目光放在了中医肿瘤的领域中。“中医讲究理法方药,而这个理便来源于对疾病病机、证候的认识,关于肿瘤的病机认识很多、很繁杂,我们也想系统地探索一下。”

    古代中医并没有专门的肿瘤病概念,而是将其理解成积聚症瘕,相关的材料也散落在海量的古籍医案中。得益于现在大数据技术的普及,让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抽丝剥茧不再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先是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建立了古籍医案类的数据库,然后去进行筛选、搜索,这样就发现‘瘀’在肿瘤相关的病例医案中出现频率比较高。”随后再到现代的资料中进行验证,遍及1949年以后的中医肿瘤论文中,瘀的出现频率明显较高,同时化瘀药物的使用也很多。“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瘀在肿瘤的病机中是广泛存在的。”与此同时,张教授还关注到“毒”在相关古籍医案中出现频率也很高、现代中医治疗肿瘤时解毒类药物使用较多的事实,“我们就可以基本确定,瘀和毒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的意义,也许能够成为研究的抓手”。

    “当我们把瘀和毒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病因去看待时,我们发现无论是胃癌、肝癌、食管癌,还是肺癌等多种癌症中,瘀毒相关类型的比例很高。在肝癌中,6成以上的患者可能都存在瘀毒的问题。在胃癌中,则可以占到15%以上。考虑到胃癌近15个分型,瘀毒占比15%,已经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主要的胃癌证型了。那么,我们也可以自信地提出:瘀毒互结是肿瘤里一个主要的病机。”

    但仅仅确定一种病机类型存在,并不算是“说清楚、讲明白”。想实现这一点,可能还是要多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讲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这也就是要去研究瘀毒互结背后的现代科学内涵。

    实验室研究最先进行,也给出了相对直观的成果。在构建的血瘀动物模型中,张教授观察到了明确的异常。“一方面是血细胞的凝集,另一方面是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这些改变也可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提示可能出现的血瘀。我们在大量实验中也证实了这个问题,这3个方面的改变我们可以初步诊断瘀血,一旦加重后面会陷入恶性循环。”而对于瘀久蕴毒,张教授则是通过现代医学实验证实血细胞凝集、血液动力学流变学改变的血瘀状态,在人的机体局部会导致微环境产生改变。“主要改变是免疫因子比如白介素6、白介素12、巨噬细胞M2型的改变,还有多种分子层面的变化,这是一种‘炎症微环境’的改变,有较强的癌症诱导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关注到部分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可以说,这是一种伤害性很强的环境改变,时间久了,便容易诱发肿瘤。

    既有传统中医的病因病机,又说清楚了其背后的现代科学内涵,更有临床认可的创新治疗方案,这让古老的瘀毒概念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瘀毒互结理论的研究可以说是现代科研语境下典型的“中西医结合”。相关成果,也获得2017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末,浙江省中医“瘀毒”证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这实现了浙江省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证候类实验室零的突破,也填补了全国中医“瘀毒”证实验室的空白。

    临床实践,任何中医理论都离不开它的验证

    瘀毒互结的理论成立,离不开临床实践的考验。张教授在对肝癌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瘀毒互结拟订了活血化瘀、以毒攻毒两位一体的治疗方案。其中的以毒攻毒,用到的药材就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药物的后起之秀——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砒霜”。“砒霜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个重大的、获得了国际医学界认可的成果,这是源于陈竺院士的研究。我们也使用了砒霜以毒攻毒,和其他中药以及活血化瘀的治疗方,在肝癌尤其是难治性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张光霁曾用此方法治疗慢性非粒细胞白血病的伊马替尼耐药患者,效果不俗。

    张教授团队当时挑选浙江5家三甲医院,选取了2000例左右的肿瘤患者进行了实验性治疗,最后的结果喜人,“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的治法确实有更好的疗效。“这也就论证了以毒攻毒、活血化瘀二者结合的治法是成立的,自然也就能倒证:瘀毒互结作为肿瘤的病机是真实存在的。”

    “理法方药,从理论提出治法,再到成方用药。临床科研也可以从这一个逻辑过程中倒证,方药有效则治法有效,进一步就能论证相关的理论。中医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还是很科学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张光霁观察到了活血化瘀与以毒攻毒后,患者的炎症微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包括肠道菌群也有改善。“所以我们不能做玄而又玄的学术,中医的理论也能够在实验室、在临床中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随后,张教授团队深入研究了以毒攻毒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在毒理、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最后找到了可能的‘最优解’。”未来,张教授还计划进一步深入药物研究,“也许后面不仅限于目前的这些药物,只要是符合以毒攻毒、活血化瘀治法的药物都能够使用,甚至建出药物的数据库,这样其他医院、团队也都能用好这个治法,那势必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够获益”。

    未来的研究任务仍然很重,更多的临床治法、药物实验还在进行。“更重要的是提出、总结出瘀毒互结特征性的诊断标准、辨证标准。未来,我们可能陆续发布相关的成果。”张教授坦言,瘀毒互结理论本身也不是找到瘀和毒就大功告成。“瘀毒互结的同时,也可能和其他致病因素发生作用,比如痰湿,以及情志因素如郁等。2019年,我们拿到了科技部的dhy大红鹰现代化的重点研发计划,便是支持针对‘瘀毒郁’的病机研究。这个郁的因素在肿瘤患者中也很普遍,知道肿瘤发生、需要放化疗很难保持乐观,这对于疾病发展也是有影响的,也是治疗中需要去考量的。”张教授做过临床统计,郁邪存在的胃癌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了29%左右,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善治未病,才能打破瘀毒互结的恶性循环

    找到瘀毒在肿瘤背后的影子只是第一步,它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的同时,也让防癌、治未病有了一个可能的抓手。“上工治未病,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也说明,能够在疾病发生之前防范疾病是中医认为最为高明的诊疗方式,这与现代医学的健康管理、一级预防不谋而合。”

    瘀久蕴毒、因毒致变、变则生癌,想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预防、及时发现并干预血瘀十分重要。“那我们首先是要关注一开始讲到的4个因素,尤其是气虚和气滞。”气虚和气滞都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由于饮食偏于寒凉与过食肥甘厚腻,现代人脾胃气机受损出现较多,而脾胃正是人的气血生化之源,于是气虚变得十分常见。而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大家在重压之下也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再加之运动明显减少,气滞的问题也十分普遍。

    “对健康人群来说,也需要重视气的问题,毕竟气本身也是人体免疫力的重要部分,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与正气虚弱也就是免疫力低下有关。浙江桐庐县是我国有名的长寿县,当地有一个村自古就有饮用黄芪水的传统,此习惯遍及当地,发生癌症的案例就非常稀少。当然这与当地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也有关,但用黄芪补气避免气虚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张教授表示,对于气滞人群,同样可以通过专业医师的调理来解决气滞的问题。“我们可以用行气的方药,也可以使用针灸等外治法来行气,很多患者也需要加强运动,运动本身也有补气、行气的作用,游泳、长跑、快走等有氧运动都十分推荐。同时,一定要慎起居、畅情志,主要是生活中无论饮食、起居都要避免过寒过热,早起一杯凉水、空调温度较低都是要避免的。”

    而对于已经出现血瘀的人,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典型的血瘀症候是舌质紫暗、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舌下静脉紫暗、粗大。如果出现一定要当心了。”张教授介绍道。有血瘀症候的患者建议及时请专业的中医师辨证调理,使瘀不至于久而蕴毒。“当然,治病求本,治疗的同时改变原有会导致气虚、气滞、血热、血寒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是最关键的。”

    (编辑董玲、姚宇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310053)

    校办电话: 0571-86633177 传真:0571-86613500 

    浙ICP备0504083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Copyright ©1959-2023 浙江dhy大红鹰大学  


    • 企业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邮编:310053

    校办电话:0571-86633077 ,0571-86633177

    传真:0571-86613500

    Copyright © 2023 浙江dhy大红鹰大学

    浙ICP备0504083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XML 地图